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北京市职工物价监督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5:34:53  浏览:918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职工物价监督暂行办法

北京市政府 市总工会 市物价局


北京市职工物价监督暂行办法
市政府 市总工会 市物价局



第一条 职工物价监督是职工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支持和协助政府搞好物价管理工作,维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有效形式。
第二条 职工物价监督的任务是协助政府加强物价管理,维护广大群众利益;宣传国家物价政策和有关法规;检查、纠正违反物价政策和物价法规的行为;总结、推广自觉遵守国家法令、严格执行物价政策的先进经验;反映职工群众对物价的意见。职工物价监督的重点,是与职工日常
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
第三条 职工物价监督的组织机构。
1、市建立职工物价监督总站,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市职工物价监督工作的开展,沟通物价信息,向有关部门反映物价监督的情况和建议。总站可在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建立物价信息网点或聘请监督员、信息员。
2、各区、县和部分局(总公司)建立职工物价监督分站,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指导和组织本地区、本系统的物价监督活动,沟通上下信息,总结工作,反映问题。
3、由区、县、局(总公司)在基层组织建立职工物价监督基层站。可以在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单独建站,也可以若干单位按片或系统联合建站。基层站负责组织本站职工物价监督员开展活动。
4、各级职工物价监督站应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包括监督检查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经费开支制度等。各级站的站长由工会负责人担任。
第四条 职工物价监督站同工会和物价部门的关系。
1、市总站受市总工会党组领导。各分站受区、县、局(总公司)工会和市总站的领导。各基层站受所在区、县、局(总公司)分站和所在基层工会的领导。
2、各级职工物价监督站,接受所在地区物价部门的业务报导。物价部门应将有关价格政策、规定和价格变动情况以及统一的物价检查计划及时通知本地区的职工物价监督站,并负责对职工物价监督员进行物价政策、监督业务的学习和培训。职工物价监督员查出的问题应按规定登记并
报所在地区物价检查部门。物价检查部门要向职工物价监督站反馈处理结果。
第五条 职工物价监督人员的来源、条件及产生办法。
1、职工物价监督员原则上选择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工人兼任。总站、分站也可聘请退、离休职工担任这一工作和办公室的其他工作。
2、职工物价监督员的条件是: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熟悉业务,遵守纪律,自愿参加职工物价监督活动履行物价监督员义务。
3、职工物价监督员由企事业单位工会推荐,区、县、局(总公司)工会审批,市总站备案。总站、分站直接聘请的由各站直接审批。
第六条 职工物价监督员的权利。
1、对指定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农贸市场、个体劳动者经营商品的价格或非商品收费进行检查监督。2、对违反物价政策和物价纪律的单位和个人,指出错误事实,进行批评教育。对需要给予经济制裁的,按市物价局的有关规定所授予的罚没权限进行处理;对超越罚没权限的,应及
时报告给监督站进行处理。
3、向各级物价监督站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向党、政、工会反映市场物价情况和群众意见。
4、执行物价监督任务,受到打击、报复、围攻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有受司法部门保护的权利。
第七条 职工物价监督员的义务。
1、学习国家有关物价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物价监督检查工作基本知识,不断提高政策业务水平,完成职工物价监督的各项任务。
2、严格按国家物价政策和物价法规办事,依靠群众,实事求是,秉公执法,不徇私情,遵守纪律,不谋私利。
3、定期向职工物价监督站报告工作。
4、完成工会、物价监督站和物价部门交给的有关工作。
第八条 做好职工物价监督员的奖惩工作。凡取得突出成绩的,由总站给予表彰或奖励,凡违反纪律的,由各级站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造成极大危害的,应追究其责任并取消其物价监督员资格。
第九条 职工物价监督站要促进企业内部加强物价监督。要把市场物价监督和企业内部物价监督结合起来,监督本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和法规,防止乱涨价和乱收费。
第十条 职工物价监督员统一使用物价检查部门印制的证件,由市职工物价监督总站办理。对因公、因病等不能继续履行物价监督员义务者,由各分站及时收回其证件,并上交总站注销。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物价局



1986年9月1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

1989年12月14日,交通部

为了加强交通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全面总结建设项目从决策到投产营运的经验、教训,提高交通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1986年我部建立了《交通建设重点项目管理卡》和《交通建设重点项目总结工作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随着交通建设项目科学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原试行的《交通建设重点项目管理卡》和《交通建设重点项目总结工作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工作需要。为进一步提高港口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和营运管理水平,我部于今年邀集部分专家对《港口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逐条进行了审议、修改。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公路、水运交通建设前期工作会议上,又广泛征求了代表们的意见并作了修改。现颁发《港口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请认真贯彻执行。今后,凡港口建设项目管理、总结和后评价工作均以此办法为准。

港口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
为了全面总结港口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到投产营运全过程的经验、教训,科学评价建设成果,使港口建设管理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工作方法科学化的轨道,强化全行业宏观管理机制,提高港口建设的管理水平,在交通部1986年建立的《交通建设重点项目管理卡》和《交通建设重点项目总结工作制度》试点的基础上,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港口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是建设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机制,是项目管理的最终环节,也是建设项目的全面总结。它是在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经过二三年的实际生产活动考核,按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全面对照、总结建设项目从立项决策、设计方案、工程施工直至投产营运的全过程各阶段工作的成功与失误、先进与落后,追踪各阶段工作成果变化的内在联系与促成因果,为不断地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建设资金,全面改进建设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 编制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必须以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各阶段的正式文件为依据,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数据为基础,通过科学分析、对比,检验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管理及生产营运各阶段主要指标及方案、物价、利率、汇率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及其因果关系;对比、分析建设规模、工程概算、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判别其变化是否科学、合理。
第三条 后评价依据的主要文件包括:立项决策、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成果及其审查意见、批复文件,施工阶段重大问题的请示及批复、工程竣工报告、验收报告和审计后的工程决算及主要图纸等。
第四条 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主要方法是“对比”、“追踪”。科学的后评价工作,必须与完善的跟踪管理系统相结合,建立、健全“港口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和若干子系统管理卡,实行计算机统计跟踪管理,推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建立决策、设计、施工、投产营运各阶段的技术、经济档案,为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积累完整的技术经济资料和科学的技术经济数据。
第五条 要建立建设项目营运考核期制度。根据项目特点,建设项目自验收投产至后评价工作开始的二三年内,在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单独的统计、会计、业务核算,检验设计能力、技术参数、经济效益等各项指标的实际水平,为项目最终总结提供营运方面的可靠数据。
第六条 建设项目后评价成果的主要文件为“后评价报告”、“项目综合管理卡”、“施工监理大事记”。“后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建设项目的概述;
项目立项决策、设计阶段(“项目建议书”、“设计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的变化分析;
项目施工阶段与设计阶段的主要变化及原因分析;
考核期营运情况及其与决策、设计的预期目标的差别和原因分析;
对建设项目最终的综合评价;
后评价的结论和建议;
利用国外贷款的项目的后评价报告还应包括国内、外咨询(评估)效果、贷款额及其使用情况和偿还能力等;
后评价报告的文本格式及其主要内容要求详见本办法附件。
第七条 凡属港口建设的大中型及重点工程项目,均应按规定开展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各建设单位应于建设项目立项后(即项目建议书批准),开始填写港口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建立起建设项目跟踪管理系统和定期检查制度,并按规定逐步完善各阶段的各项管理机制。
第八条 港口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由港务局负责,组织设计、施工和其他有关部门参加,研究编制后评价报告,经本单位行政领导和主管技术、经济的负责人(总经济师、总工程师、总会计师)自审后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邀集国家有关部门、设计与施工单位和港口管理方面的有关专家及地方政府的有关人员共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后,后评价报告的编制单位要根据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对后评价报告做进一步修改、补充,并报送主管部门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最终成果。
第九条 上报的后评价报告编就后,由编制单位负责人、总经济师、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签章并加盖公章,报送主管部门一式三十份。报告文本统一按16开(210mm×297mm)装帧,封面为紫红色;报告及主要附件合并装订。
第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沿海及内河港口的大中型和重点工程项目,包括利用国内资金和国外贷款的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小型项目的后评价工作,亦参考本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交通部,执行中如与国家颁布的其他规定相抵触时,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正式批准公布之日起实行。

附件1:港口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Ⅰ.封面格式


××港××工程项目后评价报告



(编制单位)
年 月
Ⅱ扉页格式


××港×××工程项目
后评价报告

编制单位: ××× (盖章)
单位负责人: ××× (签章)
总经济师: ××× (签章)
总工程师: ××× (签章)
总会计师: ××× (签章)
项目负责人: ××× (职务或职称)
报告主办人: ××× (职务或职称)
参加人员: ×××
×××
Ⅲ.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项目立项、决策、设计、建设的情况
第三章 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
第四章 项目考核期营运情况和评价
第五章 效益评价
第六章 后评价的结论
Ⅳ.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第一章 概 述
概述后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建设项目地点,项目立项、开工、竣工、投产时间,项目的建设规模、功能、主要内容,立项、决策、设计、实施等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后评价的主要结论。

第二章 项目立项、决策、设计、建设的情况
一、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的依据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委托、完成情况,审查会议提出的主要修改意见;“项目建议书”、“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的批复文号及批复时间(附批复文件);施工图设计情况;项目开工、竣工、验收等文件的主要内容。
二、工程实施情况和评价
1.施工单位名称及其承担的工程内容和实施管理方式;
2.工程投资来源(含计划内、计划外、外资贷款);
3.工程实施中的主要质量事故或较大的改革及其对工程质量、进度的影响;
4.设备采购方式,招标采购结果给工程带来的利弊;
5.设备定货合同执行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及合同执行情况;
6.设备质量检验、验收的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工程进度和投产后营运的影响;
7.安装、调试、空载和重载试车时出现的问题;
8.生产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情况;
9.施工期各年度投资完成情况(含内、外币的数额及其当年利率或汇率);
10.主要单项工程的计划安排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分析,各部分进度协调程度,总工期;
11.工程决算与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比较(按单项工程,分内币和外币等);
12.工程验收的主要结论。

第三章 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工程的主要指标包括:工程规模(泊位数、泊位吨级、泊位能力、码头线长度、库场面极及堆存能力、铁路装卸线能力)、工程内容及主要工程量、工艺流程、主要装卸机械和其他大型配套设施的数量、工程投资等。
一、分析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计划任务书及其批复等立项、决策阶段成果的主要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初步设计与决策阶段相比,主要指标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项目实施结果与设计方案的差别及其原因分析;
四、工程投资节余或超支的原因、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分析。

第四章 项目考核期营运情况和评价
一、项目考核期营运概况
1.项目营运考核期的时间跨度;
2.投产后装卸的货种、数量及船型统计;
3.营运考核期是否达到设计能力,各主要作业环节能力发挥情况;各主要设备的运行是否达到设计或合同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4.考核期间发现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及主要生产设施存在的问题;
5.全部设计、设备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包括技术发展方向、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6.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的建设是否必要和适宜。
二、考核期的评价
1.是否具备预期的功能;
2.实际吞吐量与预测运量的差别及其原因;
3.项目达到预计目标的可能性分析。

第五章 效 益 评 价
一、经济效益评价
根据《水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和营运考核期的生产实际,重新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并与决策、设计阶段预测的效益比较。
二、财务效益评价
1.根据内、外币投资和考核期营运实际,计算实际成本,并与预计成本比较;
2.分析因设计的改变、运量水平的降低或增加、货种结构改变、物价上涨、汇率或利率变化、费率或税率变化及不可预见因素等对成本的影响;
3.根据项目建设的最终成果和营运考核期生产中发生的实际必要费率、资金利税率、单位能耗、劳动生产率,测算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
4.比较重新测算的财务指标与设计预测值的差别,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说明物价上涨、汇率变化对企业财务效益、工程决算产生的实际影响。
项目成本和效益计算中,应将每年的当时价格按换算率折合成基准年的价格。

第六章 后评价的结论
一、结论
1.根据项目营运考核期生产实践,从总体上评定项目决策和决策阶段确定的主要指标是否正确;
2.工程建设方案和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工艺设计及主要设备的选型是否先进、合理、适用,是否符合国情;
4.工程和设备招标、施工监理的经验、教训;
5.投资(含内、外币)使用是否合理,有何经验与教训;
6.项目效益及达到预期效益的措施。
二、建议
1.对未达到设计能力的项目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2.对决策、设计、施工及设备招标、采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
3.对投资安排、资金配套、外资的引进提出具体建议。

附件2:港口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
填表说明
一、港口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由表一和表二组成。
二、表一为港口建设项目各阶段建设规模和主要的技术指标,应分别填写各阶段审查的(或上报的)和批准的各项内容。“上报文件”系指与“批复”相应的项目建议书、设计计划任务书和初步设计。
三、表一中效益评价指标应按《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附件3要求的评价指标进行填写。
四、表二为港口建设项目从决策到实施阶段的投资、工程量等工程指标,应按各阶段最终批准的和实际实施的指标进行填写;外币按实际使用的币制单位填写。
五、港口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应从项目立项开始时就进行填写,工程竣工投产时应编制、填写完毕。
六、表二中“水下基础设施”和“地面设施”的划分,应严格按照交通部(86)交计字第290号文件的规定填写。
港口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 表一
------------------------------------------------------------------------------------------------------------------------
建设单位名称 |
----------------------------|------------------------------------------------------------------------------------------
建 设 性 质 |
----------------------------|------------------------------------------------------------------------------------------
工程施工承包单位 |
----------------------------|------------------------------------------------------------------------------------------
工程阶段 | | 项 目 建 议 书 | | 设计计划任务书
| 预可行性研究 |--------------------------| 工程可行性研究 |------------------------
项 目 |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 上报文件 |批 复
----------------------------|----------------|------------|------------|------------------|------------|----------
一、承担单位 | | | | | |
----------------------------|----------------|------------|------------|------------------|------------|----------
二、项目负责人 | | | | | |
----------------------------|----------------|------------|------------|------------------|------------|----------
三、批准机关 | | | | | |
----------------------------|----------------|------------|------------|------------------|------------|----------
四、批准文号及日期 | | | | | |
----------------------------|----------------|------------|------------|------------------|------------|----------
五、建设规模 | | | | | |
----------------------------|----------------|------------|------------|------------------|------------|----------
1.泊位吨级、用途、个 | | | | | |
数、吞吐能力 | | | | | |
----------------------------|----------------|------------|------------|------------------|------------|----------
2.码头岸线长度(米) | | | | | |
----------------------------|----------------|------------|------------|------------------|------------|----------
3.仓库堆存能力(万吨)| | | | | |
堆场堆存能力(万吨)| | | | | |
----------------------------|----------------|------------|------------|------------------|------------|----------
六、工程总投资(内、 | | | | | |
外币) | | | | | |
------------------------------------------------------------------------------------------------------------------------
续上表
------------------------------------------------------------------------------------------------------------------------
建设单位名称 |
----------------------------|------------------------------------------------------------------------------------------
建 设 性 质 |
----------------------------|------------------------------------------------------------------------------------------
工程施工承包单位 |
----------------------------|------------------------------------------------------------------------------------------
工程阶段 | | 项 目 建 议 书 | | 设计计划任务书
| 预可行性研究 |--------------------------| 工程可行性研究 |------------------------
项 目 |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 上报文件 |批 复
----------------------------|----------------|------------|------------|------------------|------------|----------
七、效益评价指标 | | | | | |
----------------------------|----------------|------------|------------|------------------|------------|----------
1.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 | | | |
----------------------------|----------------|------------|------------|------------------|------------|----------
2.财务效益评价指标 | | | | | |
----------------------------|----------------|------------|------------|------------------|------------|----------
八、三材用量 | | | | | |
----------------------------|----------------|------------|------------|------------------|------------|----------
1.钢材(用量/单价) | | | | | |
----------------------------|----------------|------------|------------|------------------|------------|----------
2.木材(用量/单价) | | | | | |
----------------------------|----------------|------------|------------|------------------|------------|----------
3.水泥(用量/单价) | | | | | |
------------------------------------------------------------------------------------------------------------------------
续上表
------------------------------------------------------------------------------------------------------------------------
建设单位名称 |
----------------------------|------------------------------------------------------------------------------------------
建 设 性 质 |
----------------------------|------------------------------------------------------------------------------------------
工程施工承包单位 |
----------------------------|------------------------------------------------------------------------------------------
工程阶段 | 初 步 设 计 | | |
|------------------------------| 施工图设计 | 工程竣工验收 | 各阶段变化简要说明
项 目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 |
----------------------------|----------------|------------|------------------|----------------|--------------------
一、承担单位 | | | | |
----------------------------|----------------|------------|------------------|----------------|
二、项目负责人 | | | | |
----------------------------|----------------|------------|------------------|----------------|
三、批准机关 | | | | |
----------------------------|----------------|------------|------------------|----------------|
四、批准文号及日期 | | | | |
----------------------------|----------------|------------|------------------|----------------|
五、建设规模 | | | | |
----------------------------|----------------|------------|------------------|----------------|
1.泊位吨级、用途、 | | | | |
个数、吞吐能力 | | | | |
----------------------------|----------------|------------|------------------|----------------|
2.码头岸线长度(米) | | | | |
----------------------------|----------------|------------|------------------|----------------|
3.仓库堆存能力(万吨)| | | | |
堆场堆存能力(万吨)| | | | |
----------------------------|----------------|------------|------------------|----------------|
六、工程总投资(内、 | | | | |
外币) | | | | |
------------------------------------------------------------------------------------------------------------------------
续上表
------------------------------------------------------------------------------------------------------------------------
建设单位名称 |
----------------------------|------------------------------------------------------------------------------------------
建 设 性 质 |
----------------------------|------------------------------------------------------------------------------------------
工程施工承包单位 |
----------------------------|------------------------------------------------------------------------------------------
工程阶段 | 初 步 设 计 | | |
|------------------------------| 施工图设计 | 工程竣工验收 | 各阶段变化简要说明
项 目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 |
----------------------------|----------------|------------|------------------|----------------|--------------------
七、效益评价指标 | | | | |
----------------------------|----------------|------------|------------------|----------------|
1.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 | | |
----------------------------|----------------|------------|------------------|----------------|
2.财务效益评价指标 | | | | |
----------------------------|----------------|------------|------------------|----------------|
八、三材用量 | | | | |
----------------------------|----------------|------------|------------------|----------------|
1.钢材(用量/单价) | | | | |
----------------------------|----------------|------------|------------------|----------------|
2.木材(用量/单价) | | | | |
----------------------------|----------------|------------|------------------|----------------|
3.水泥(用量/单价) | | | | |
------------------------------------------------------------------------------------------------------------------------
港口建设项目决策及人民实施管理卡
表二
人民币:万元 外币:万美元或百万日元
--------------------------------------------------------------------------------------------------
建设单位名称 | 工程量 | 项目建议书 | 设计计划任务书 | 初 步 设 计 |
| |------------------|------------------|------------------|
| | | 投资 | | 投资 | | 投资 |
管理指标 | 单 位 |工程量|----------|工程量|----------|工程量|----------|
| | |内币|外币| |内币|外币| |内币|外币|
------------------------|----------|------|----|----|------|----|----|------|----|----|
工程总投资 | | | | | | | | | | |
------------------------|----------|------|----|----|------|----|----|------|----|----|
一、水下基础设施 | | | | | | | | | | |
------------------------|----------|------|----|----|------|----|----|------|----|----|
1.码头泊位 | 米 | | | | | | | | | |
------------------------|----------|------|----|----|------|----|----|------|----|----|
2.防波堤(护岸) | 米 | | | | | | | | | |
------------------------|----------|------|----|----|------|----|----|------|----|----|
3.航道长度 | 公 里 | | | | | | | | | |
------------------------|----------|------|----|----|------|----|----|------|----|----|
航道挖泥量 |万立方米 | | | | | | | | | |
------------------------|----------|------|----|----|------|----|----|------|----|----|
4.港池挖泥 |万立方米 | | | | | | | | | |
------------------------|----------|------|----|----|------|----|----|------|----|----|
水域面积 |万平方米 | | | | | | | | | |
------------------------|----------|------|----|----|------|----|----|------|----|----|
5.陆域填方 |万立方米 | | | | | | | | | |
------------------------|----------|------|----|----|------|----|----|------|----|----|
6.道路 | 公 里 | | | | | | | | | |
------------------------|----------|------|----|----|------|----|----|------|----|----|
7.铁路 | 公 里 | | | | | | | | | |
------------------------|----------|------|----|----|------|----|----|------|----|----|
8.供水 | | | | | | | | | | |
--------------------------------------------------------------------------------------------------
--------------------------------------------------------------
分类完投成资额(内、外币) |
------------------------------------------------|
| | | | | | 备 注
合计 |××年|××年|××年|××年|××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续上表
--------------------------------------------------------------------------------------------------
建设单位名称 | 工程量 | 项目建议书 | 设计计划任务书 | 初 步 设 计 |
| |------------------|------------------|------------------|
| | | 投资 | | 投资 | | 投资 |
管理指标 | 单 位 |工程量|----------|工程量|----------|工程量|----------|
| | |内币|外币| |内币|外币| |内币|外币|
------------------------|----------|------|----|----|------|----|----|------|----|----|
9.供电 | | | | | | | | | | |
------------------------|----------|------|----|----|------|----|----|------|----|----|
10.其它 | | | | | | | | | | |
------------------------|----------|------|----|----|------|----|----|------|----|----|
二、地面设施 | | | | | | | | | | |
------------------------|----------|------|----|----|------|----|----|------|----|----|
1.库场 |万平方米 | | | | | | | | | |
------------------------|----------|------|----|----|------|----|----|------|----|----|
2.装卸机械 | 台 | | | | | | | | | |
------------------------|----------|------|----|----|------|----|----|------|----|----|
3.车辆购置 | 辆 | | | | | | | | | |
------------------------|----------|------|----|----|------|----|----|------|----|----|
4.船舶购置 | 艘 | | | | | | | | | |
------------------------|----------|------|----|----|------|----|----|------|----|----|
5.生产辅助建筑 |万平方米 | | | | | | | | | |
------------------------|----------|------|----|----|------|----|----|------|----|----|
6.宿舍 |万平方米 | | | | | | | | | |
------------------------|----------|------|----|----|------|----|----|------|----|----|
7.其它 | | | | | | | | | | |
------------------------|----------|------|----|----|------|----|----|------|----|----|
三、预备费及其他 | | | | | | | | | | |
--------------------------------------------------------------------------------------------------
--------------------------------------------------------------
分类完投成资额(内、外币) |
------------------------------------------------|
| | | | | | 备 注
合计 |××年|××年|××年|××年|××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09〕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今年以来,西部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但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小,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生产方式比较粗放,自我调整能力弱,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大国内需求、挖掘发展潜力、拓展回旋空间,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部地区要坚定信心,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牢长远发展基础

扩大铁路网规模。加强西部铁路客运专线、区际通道和“三西”煤运通道建设。强化既有线路扩能改造,加快神朔线扩能改造和兰渝、南广、贵广、太中银等一批重点铁路建设。开工建设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西安至安康铁路增建二线等。

加快干线公路网和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银川至武汉、西安至合肥等8条西部开发干线公路建设。开工建设连霍高速安西至星星峡段、库尔勒至西宁西部通道敦煌至当金山口段等重点公路。加强西部地区国省道改造,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乡村“畅通工程”和“通达工程”,重点解决乡镇、行政村通公路和乡镇通沥青(水泥)路问题。继续开展农村乡镇客运站、农村公路渡口码头改造和渡改桥等专项建设。进一步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北部湾沿海港口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推进西安、成都、重庆等区域枢纽机场改扩建,以及阿尔山、固原、吐鲁番等支线机场建设。完善干线机场功能,新开工建设一批支线机场,积极促进支线航空发展。

大力推进实施重点水利工程。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防洪工程建设,支持“润滇”、“泽渝”、“兴蜀”、“滋黔”等水源工程建设。加大四川都江堰、宁夏青铜峡、内蒙古河套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开工建设四川亭子口、内蒙古海勃湾、西藏旁多等水利枢纽工程。

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气东输二线、骨架电网、农村电网改造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西电东送电网。推进宁东等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尽快竣工投产发挥效益。

加强城镇、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庆、成都、西安等西部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做好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大力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推动西部地区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抓紧做好中亚、泛亚、南亚等国际运输通道规划研究。加快国家高速公路、西安—成都和重庆—贵阳—南宁等铁路通道以及中国至周边国家(地区)铁路通道前期工作步伐。推进陆上能源资源战略安全大通道建设。开展引汉济渭、重庆观景口、新疆布尔津河西水东引一期工程、卡拉贝利水利枢纽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组织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落实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补植补造和退耕农户培训等各项措施,解决退耕农户当前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做好荒山荒地造林工作。完善退牧还草政策,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扩大实施范围,加强人工饲草地、牧区水利和棚圈建设,以建促退推动草畜平衡和舍饲圈养。

继续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甘肃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重点工程。抓好黑河、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推动黄河、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和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加快编制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加大云南迪庆两江流域生态保护力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

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加大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三峡库区、黄河中上游、滇池等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做好环境监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工业污染治理。深化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重点地区土地开发与复垦。推进灾区建筑废弃物等资源化。
三、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强四川成都平原、陕西关中平原、内蒙古河套地区、宁夏沿黄地区、甘肃河西走廊等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优质棉、糖料、油料、烟叶、水果、花卉、茶叶、蚕桑、马铃薯、畜产品、中药材、天然橡胶等生产基地建设,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和广西、云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建设。扶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强农业农村先进实用技术转化应用和科技服务。

推进工业优化升级。组织实施和认真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发展技术引领型产业,提高航天航空、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国防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推动陕西阎良民用航空、甘肃金昌新材料、四川成都生物、德阳重大装备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优化发展资源利用型产业,促进能源化工及矿产资源加工业集约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成新疆独山子石化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加快长庆、涩北等一批重点油气产能建设。逐步建设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四川盆地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综合利用和外输基地。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在西部地区部署国家科技基础设施,继续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科研院所、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围绕西部地区面临的共性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攻关。继续保持和加大对西部高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国防工业科技优势,鼓励军民结合、军地结合,支持绵阳科技城发展。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区基础设施,积极发展自然生态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培育和开发一批精品旅游景区线路。继续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及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业,着力发展文化、会展、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加大地方金融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完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的公司治理,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推动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扩大西部地区农村小额贷款覆盖面。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发挥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优势和西部地区资源、市场、劳动力优势,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依托交通干线、枢纽,选择一批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城市开展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试点,推动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和东西部地区互动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严把产业政策关、环境保护关和资源集约利用关,防止落后产能向西部地区转移。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国家审批、核准的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在西部地区布局。

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廉租住房建设,加大国有林区(场)、垦区、矿区棚户区、城市棚户区以及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的改造力度。扩大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加快完成边境一线地区茅草房、危房改造。推进边远地区乡镇教师、医务人员周转房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取消公益性建设项目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力争用2—3年时间,基本解决西部地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加快发展小水电代燃料及农村沼气。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支持西部地区大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建立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落实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的措施。加大整村推进力度,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移民扶贫工作,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贫开发,加大对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办法。

做好农民创业就业工作。在总结四川南充、甘孜和甘肃甘南等地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县(市),扩大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范围。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星火科技培训、雨露培训计划。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提高非农收入。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普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继续支持并尽快完成西部地区剩余42个县的“两基”攻坚任务。争取3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支持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危房改造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基本实现每个地级市和30万人口以上的县有1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继续支持高等教育发展,逐步提高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的高考录取率。

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县医院标准化等医疗卫生专项建设经费中给予西部地区更大倾斜。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提高受益程度。加强重大疾病、地方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工作。加快妇幼卫生、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扩大少生快富工程实施范围。

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西新工程第四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流动舞台车和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建设,提高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等级标准。做好西部地区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大遗址保护,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等建设。加强抢救性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保护工作。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努力提高就业水平。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先保后征。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适当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

加大人才开发力度。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人才开发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等西部开发急需的各类人才。鼓励和支持设立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西部人才开发资金渠道。积极引进智力,大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西部地区创业。增加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对长期坚持在基层工作的教师、医务人员给予奖励,对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援西部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医务人员给予资助。完善干部交流机制,引导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鼓励社会志愿者到西部基层服务。

六、统筹区域发展,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极

推动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积极推进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等重点经济区成为引领和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加快重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支持西安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推动广西北部湾地区开发开放,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积极推进广西钦州、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建设。研究设立西安陆港型综合保税区的可行性。开展成渝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内蒙古呼包鄂、新疆天山北坡等重点地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跨区域城市一体化建设,加快成渝城乡一体化以及西安—咸阳、乌鲁木齐—昌吉等城市一体化进程,引导各类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引导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抓紧在青海柴达木、内蒙古鄂尔多斯、四川攀枝花、新疆准噶尔、贵州六盘水等资源富集区开展循环经济区试点,推进资源有序开发。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形成一批能源、矿产资源重要接替区。加快甘肃白银、宁夏石嘴山、云南个旧、陕西铜川、重庆万盛区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研究制定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西藏、新疆、宁夏以及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贵州南部、广西北部、云南东部以及新疆南疆三地州、武陵山区、川北地区、甘南地区等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开发模式。支持发达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劳务输出对口支援工作。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扶持一批特困人口集中的民族自治县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计划,组织编制边境地区开发开放规划。增强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解决好革命老区的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突出问题,鼓励依托能源、矿产、农业、红色旅游等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编制前期工作。

推动重点边境城镇跨越式发展。加快重点边境口岸城镇建设步伐,完善边境经济合作区功能,扩大边境互市贸易规模,提高出口加工水平。积极推动广西东兴、云南瑞丽、新疆伊宁、内蒙古满洲里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合作,建成沿边开放的桥头堡。
七、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强化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构建责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先期在青海“三江源”等大江大河源头区、生态位置极为重要的区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建立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进一步完善西部大开发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

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互动。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机制创新、互利共赢的原则,鼓励东中部地区设立各类区域合作专项资金,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动东西部地区共建长期稳定的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建立和完善各类跨行政区的区域经济协作组织和行业性组织。继续建设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西部国际博览会等东西部地区互动平台。积极推动东部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东中西部地区协调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大引进国际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力度,提高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支持国际资本通过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重点项目和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企业积极参与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区域合作组织的平台作用,广泛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建立中亚投资经贸合作示范中心,加快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中心、凭祥综合保税区建设。大力发展边境贸易,积极探索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的新模式。

八、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全面完成规划任务

全面推进民生工程恢复重建。实施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优先保障灾区群众的住房建设,2009年底基本完成农村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全面启动城镇住房重建工作。抓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重视解决边远贫困地区群众的困难。

加快基础设施和产业恢复重建。优先安排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县乡公路客运站、通信、电网和供电设施等建设,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和新建城镇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做好受损堤防、水库的除险加固和堰塞湖治理,确保汛期防洪安全。结合群众就业推进产业重建,加快农业生产设施和农产品市场恢复,促进旅游业振兴。

加强综合协调。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切实解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督促检查,落实财税、金融、土地、环保、产业等方面政策。统筹用好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国外优惠紧急贷款、企业自筹等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程质量。完善对口支援实施方案,做好项目、资金、物资等衔接工作。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开展灾区长期稳定发展规划研究。

九、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组织保障

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资金投入要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逐步增加对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重点投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增加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通过政府投入带动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狠抓政策和工作落实。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实际,按照职能分工,切实落实好各项任务。发展改革委要积极做好综合协调,完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研究解决西部大开发的重大问题,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

二○○九年九月三十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