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财政税收财务大检查工作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3:29:39  浏览:852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税收财务大检查工作规定

财政部


财政税收财务大检查工作规定
1995年7月1日,财政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正确履行财政税收财务大检查机构的工作职权,规范大检查工作行为,强化和完善财税监督,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财政税收财务大检查(以下简称大检查)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各地区、各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执行财经法规情况进行的综合性监督检查。
第三条 大检查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为贯彻落实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财经法规和重大经济措施服务。各级财政税收财务大检查办公室(以下简称大检查办公室)是具体组织实施大检查工作的办事机构。
第四条 开展大检查要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发动群众监督和专业人员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第五条 开展大检查要注重发挥经济监督部门和社会经济监督中介机构的作用,广泛组织他们参加大检查工作。

第二章 职责任务
第六条 各级大检查办法室的职责任务如下:
(一)根据本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具体安排大检查工作;
(二)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财政、国税、地税、审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和社会经济监督中介机构参加大检查;
(三)依法检查、处理各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
(四)具体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或社会经济监督中介机构,对个别行业或部分企业进行专项检查;
(五)对下级大检查办公室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并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六)建立举报制度,受理有关的人民来信来访;
(七)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财经法规、制度的意见和建议,把检查与服务、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
(八)开展维护财经法纪的宣传教育;
(九)表彰遵守财经法纪的先进单位和在大检查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与个人。
第七条 下级大检查办公室根据上级大检查办公室有关开展大检查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八条 上级大检查办公室根据需要,可以将其监督检查范围内的检查任务和事项,授权下级大检查办公室进行检查。下级大检查办公室应按照授权检查范围和权限进行检查。
第九条 财政部大检查办公室除具有第六条所列职责外,还负有研究制定大检查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组织财政部派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直接检查中央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等职责和任务。

第三章 权限义务
第十条 有权了解被查单位与检查有关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等情况。
第十一条 有权要求被查单位提供与检查有关的凭证、帐册、报表和其他资料。
第十二条 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
第十三条 有权对被查单位的原始凭证、有关资料等进行复印或复制。
第十四条 有权对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进行检查。对查出的违反财经法纪问题,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实事求是,宽严适度”的原则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 有权对抵制检查或拒不执行《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对仍不改正的,商请有关部门或报经本级政府同意后,采取其他制裁措施。
第十六条 有权对打击报复坚持原则的检查人员、财会人员和举报人的重点案件进行核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七条 大检查工作人员要依法检查,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如有在执行公务时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提请有关部门给予必要的处分。

第四章 工作程序
第十八条 制定开展大检查的具体实施方案,报本级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进行宣传发动,把舆论宣传贯穿大检查的全过程。
第二十条 组织所有企业、行政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体工商户进行自查,确保自查质量。
第二十一条 从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和社会经济监督中介机构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深入企业和单位进行重点检查。
(一)确定重点检查单位名单;
(二)对检查组成员进行培训;
(三)将检查组成员和进点日期等有关事项书面通知被查单位;
(四)检查组持大检查办公室的介绍信进点检查;
(五)检查组将查出的违反财经法纪问题同被查单位逐项核实,提出《重点检查报告》,报组织检查的大检查办公室审核、定案;
(六)各级大检查办公室对检查组提交的《重点检查报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逐项审核定案,并向被查单位发出《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
第二十二条 各级大检查办公室对被查单位作出《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后,应督促被查单位和有关部门执行。
第二十三条 被查单位对各级大检查办公室作出的《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不服的,应在接到《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以书面形式报请发出《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的大检查办公室重新研究,或按有关规定申请复议。在重新研究或复议期间,原《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应予执行。各级大检查办公室对被查单位申请复议的事项,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四条 为加强对查出各项应交违纪款项收缴入库的监督,省级大检查办公室可在银行开设一个过渡存款户(与省级财政监督机构所设过渡帐户同用),查出违反财经法纪的应交款项,按现行财政体制收缴,优先入库。如有拒不交库的,请银行协助划拨扣缴,或报经本级政府同意后,商请有关部门采取其他制裁措施。
第二十五条 针对检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财经法规、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被查单位建立健全财会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第二十六条 将检查案卷材料整理成册,建立检查档案,按文书档案管理要求存档备查。
第二十七条 表彰遵守财经法纪的先进单位和在大检查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
第二十八条 提出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十九条 涉及需要给被查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以党纪、政纪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以建议书的形式,连同有关资料分别移交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查处。

第五章 机构、人员
第三十条 财政部设置大检查办公室,负责全国大检查的日常工作。
第三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市)应设置大检查办公室,负责本地区大检查的日常工作。地方各级大检查办公室的机构归属、编制和级别,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十二条 各级政府部门应设置大检查办公室,或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大检查的日常工作。
第三十三条 下级大检查办公室应接受上级大检查办公室的业务指导。
第三十四条 大检查工作人员应具备与其从事监督检查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三十五条 各级大检查办公室的业务经费由本级财政部门在预算中安排。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中国政府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签订日期1981年11月20日 生效日期1983年12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为加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和了解,为促进和鼓励两国在文化、教育、科学和卫生领域的合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根据互利精神,鼓励在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体育、出版、新闻、广播、电视、艺术、文学以及双方感兴趣的其他有关方面的合作。

  第二条 缔约双方同意采用下列方式进行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合作:
  一、安排两国音乐和戏剧团体、艺术家和新闻工作者之间的交流。
  二、鼓励和组织音乐家和艺术团体相互访问演出以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巡回讲学。
  三、相互举办文化艺术展览。

  第三条 为了学习和了解双方的文化和文明,缔约双方将:
  一、鼓励和组织两国教育机构之间交换教科书、期刊、科技出版物、杂志、报纸和其他资料。
  二、同意相互翻译和出版对方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
  三、同意为两国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机构之间交换意见和情况以及在文物、博物学和艺术方面交换情况和资料提供方便。

  第四条 缔约双方同意在教育方面按下列方式进行交流和合作:
  一、互派大学教授、教师、专家和科学研究人员进行访问、考察和讲学。
  二、相互尽可能地交换和提供奖学金名额,使对方的大学生和进修生能在其大学、高等院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内学习;并鼓励互派自费留学生。

  第五条 缔约双方将为如何评定两国授予的证书、大学学位、文凭和其他学衔规定必要条件,以便另行签订一个关于使两国的此类证书、学位、文凭和学衔具有同等效力的协定。

  第六条 缔约双方不仅随时相互提供有益于教育发展方面的统计材料和情况,而且应促进并支持两国高等教育机构和图书馆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和合作。

  第七条 缔约双方鼓励报刊、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合作,交换广播和电视资料,进行电影和新闻组织之间的交往;安排专家互访,参加对方组织的活动。

  第八条 缔约双方将促进体育领域的合作,鼓励两国体育组织之间的接触,这不仅是为了一般地有益于体育的发展,而且为了有目的地安排两国间的体育友谊比赛。

  第九条 缔约双方同意在医学、公共卫生事业及其技术方面交流经验。

  第十条 缔约双方同意鼓励各自的代表参加在对方国家举行的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性大会、会议、讨论会、巡回讲学和其他会议。

  第十一条 根据本协定派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的代表,必须遵守东道国的法律和规定。

  第十二条 为实施本协定,缔约双方应通过适当的代表团的直接会晤或通过外交途径定期调整文化和科学交流的具体计划。为此而举行的谈判将在缔约双方的首都轮流举行。
  计划应规定合作的形式、范围和财务条款。

  第十三条 有关实施本协定的财务安排将由双方另行商定。

  第十四条 缔约双方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由于理解或实施本协定条款时产生的一切问题。

  第十五条 本协定自换文之日起生效,换文表明本协定业已按照缔约双方的宪法程序得到核准,有效期为四年。
  如缔约任何一方在本协定期满前六个月未以书面通知另一方要求终止本协定,则本协定的有效期将自动延长一年。
  由各自政府授权的代表在本协定上签字,以资证明。
  本协定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在拉各斯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注:缔约双方已相互通知完成各自法律程序,本协定自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起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政府代表
     黄  华             亚历克斯·埃奎梅
     (签字)              (签字)

共青团中央关于当前团的干部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共青团中央


共青团中央关于当前团的干部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总政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委:

  党的十三大提出实行干部分类管理,并确定了总的原则和方向。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作出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部署。根据上述精神,团的干部制度改革正在积极探索、实践。鉴于干部分类管理问题比较复杂,需要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完善,为了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团的干部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现就当前团的干部工作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的群众组织,团的各级组织是按照团章和有关规定建立的,不应以任何借口随意撤销或将团组织同党政机构、其他群众团体合并。《企业法》实施后,企业团组织的人员编制和工作机构仍应根据企业团组织的职能确定。现阶段,大、中型企业仍应配备相应数量的团的专职干部,设置精干的团的工作机构。具体方案可由地方团委根据企业改革的具体情况提出。团的干部编制和机构设置需作调整时,应事先征求上级团委意见,共同研究决定。

  二、团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要进一步贯彻干部“四化”方针。要拓宽视野,选好配齐团的各级领导班子。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正、副书记一般应配备4至6人,个别可配备7人。要进一步改善领导班子的知识和专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实现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发挥集体决策作用。要注重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多渠道加强团委领导干部的培养训练。

  三、团的干部选拔,要充分体现团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加透明度,增强公开性,坚持机会均等,择优选用人才。凡选任干部,应依照团章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团内民主程序,选举产生。县以上地方选任干部候选人的产生,应广泛进行民主推荐,充分走群众路线。党委推荐同级团委主要负责干部候选人,应注意听取该级团委意见,并与上级团委协商,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按有关程序提交选举。基层团组织负责人的产生,必须严格遵守团的民主选举制度,不得由任何一级组织或个人指定。非选任干部的选拔,也应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注意听取群众意见,提高群众参与程度,做到既防止压抑人才,又避免任人失当。

  四、团的干部配备,应严格掌握干部德才标准。地方各级团委、乡镇、街道、企业、机关、学校等基层团组织的正、副书记,应按同级党委(行政)职能部门或下一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干部的条件配备,并享受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团的基层兼职领导干部也应依此精神享受相应政治待遇和岗位津贴。现任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下各级委员会书记、企事业单位的团委(总支、支部)书记,是党员的,一般应吸收参加同级党委(总支、支部);是党员尚未参加党委的,应按党章规定,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总支、支部会议)和常务委员会会议。

  五、团的干部管理,目前仍属于中央规定的第二种类型干部管理办法,即以党委管理为主,团组织协助管理。各级党委在团的两届代表大会之间需要任免、调动同级团委书记、副书记时,应事先征求同级团委意见并经上级团委同意:任免、调动同级团委常委,应征求同级团委意见并抄上一级团委备案。团的各级组织对协助党委管理的干部负有考察、了解、培养、教育的责任,对他们的任免、调动应主动向党委提出建议,积极协助党委管好下一级团委领导班子。

  六、团的干部考核要体现民主监督的原则,充分走群众路线,让团员青年和团干部参与监督、评价团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工作实绩,力求对考核对象作出真实、全面的了解,切实、公正的评价,为干部奖惩、升降提供依据。各级团委要把对下一级团委领导班子的考核作为协管工作的中心环节,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团的干部考核制度。

  七、团的干部培训,不仅包括团干部岗位职务培训和在岗期间其他政治、业务学习,同时还包括转业前的职业培训。要通过岗位职务培训,切实提高团干部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团干部转业前的职业培训,包括在职学习、脱产研修、挂职锻炼等,增强团干部走向新的工作岗位的适应和竞争能力。

  八、团的干部转业是团的干部工作的特殊任务,关系到稳定队伍、保持活力、更好地肩负起党赋予共青团培养输送干部的光荣使命等重大问题。要保持团干部队伍的适度流动,及时向党和社会各方输送干部。团的上级组织要协助党委为下一级团委领导干部的转业输送创造条件,做好工作。团的领导机关要积极为机关干部的转业输送开辟渠道,并取得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要把团干部转业输送工作提到团的干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保证团的干部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团的组织部门要积极研究探索团的干部制度改革。实行干部分类管理后,团的干部工作按新的政策、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