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体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04:43:17  浏览:90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体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嘉政办发〔2005〕82号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体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市体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七月六日



嘉兴市体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嘉兴市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浙委办〔2004〕 79号),设置嘉兴市体育局。市体育局是主管体育工作的市政府直属机构。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关于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本市实际,研究起草体育行政管理的实施意见,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
(二)研究、指导和推动体育体制改革,制定体育发展战略,编制体育事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调区域性体育发展。
(三)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负责国民体质监测,指导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四)统筹规划竞技体育发展工作,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负责重大体育竞赛工作的规划、领导和组织协调;组织开展反兴奋剂工作。
(五)培育、发展体育产业;负责体育市场的综合管理,有关体育市场行政许可应听取有关行政机关的意见,其执法工作委托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承担;协同有关部门制定、组织实施全市体育事业基本建设规划。
(六)组织和指导体育宣传、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培育体育干部和专业人才,加强体育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七)管理体育外事工作,开展国际间以及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体育合作与交流。
(八)管理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全市体育社团的资格审查;依法管理健身气功;联系指导市体育科学学会的有关工作。
(九)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体育局设3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体育产业处)
协助局领导搞好机关综合协调;负责草拟审核有关体育行政管理的重要文稿,研究制定全市体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负责局重大工作事项的督查;协调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全市体育职称评审、体育外事工作;负责局属机关事业单位的组织、人事、宣传、老干部、统战、信访、保密、计划生育、安全保卫、综合治理、财务、统计、档案等党政事务工作;协同有关部门规划、制定体育基本建设规划,管理市级体育基本建设工作;负责体育市场的综合管理工作。
(二)训练竞赛处
研究拟定全市竞技体育发展规划和全市业余训练的项目设置、重点布局及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方案;负责制订全市竞赛计划和制度,组织管理和协调全市综合性运动会、中小学体育竞赛及参加省以上各体育项目竞赛;负责教练员的培训、考核和裁判员管理、培训、考核及二级裁判员审批;负责全市运动员技术等级核准和审核;负责全市体育运动项目纪录的审核公布;研究拟订全市体育科研、教育和反兴奋剂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组织、指导全市体育科研学术交流、科技服务工作;联系指导市体育科学学会工作;配合省兴奋剂检查工作。
(三)群众体育处
研究和制定全市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和有关制度,规划和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负责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的核准和审核,指导、协调和推动学校、农村、城市及社会各类人群的体育活动;负责指导、管理群众体育单项协会工作;组织协调传统项目学校及社会各类人群的单项竞赛,并组织参加省以上各体育项目竞赛活动,普及推广《普通人群锻炼标准》,规划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对社会健身气功进行业务管理。
三、人员编制
市体育局行政编制10名(含纪检、监察和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级领导职数4名。
纪检、监察机构的设置和领导职数,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四、其他事项
设立嘉兴市体育总会秘书处,为相似科级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市体育总会的日常工作,并受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委托,负责市级体育社团的资格审查,监督、指导市级体育社团依据章程开展活动;承担市级行业体协和全市县级以上体育总会的业务指导、协调、培训等服务工作。按照其工作职责,核定人员编制3名,从嘉兴市游泳俱乐部划转2名,嘉兴市体育馆划转1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1名。嘉兴市游泳俱乐部人员编制调整为10名, 嘉兴市体育馆人员编制调整为11名。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校和我深深爱着的人类同胞!


关于法理学或哲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一)

(赵作明 zzmshandong@sohu.com)



多年来,教授们所讲及自己目力所及的相关概念和理念一直在我内心深处冲撞,并不是说它们早已被我断然否定或者直接地怀疑,我只是想知道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真理性”,尽管我也不能确定这种真理性到底能精析量化到什么程度,但是它们必须能够解释历史并有效指引人类的未来。这样的思考,自从我进入大学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遗憾的是,与人生俱来的要求个性和尊严一样,惰性也一直把我团团缠住,以至于差点窒息。自然而然,相应的思考多处于萌动状态,即使对于概念及其冲突这样自以为明确的东西,深究起来,类似处于间歇性精神障碍境地,无法足够明确并系统持久地沿展开来。
感谢这次能够进入西北政法学院法硕再读的机会,它得以使自己浮躁的心安静下来,静下来进一步思考早就应有深识的相关问题,并把它们表达成文字,形成禅化的效果,并以渴望的态度希望这种表达能够通过经验和人类理性的有机综合接近真实,接近真理性,对他人和我们的社会有足够的帮助。
由于对传统模式下论文价值含量的怀疑,以及自己的人格因素,所以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朋友们想看到具体的引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先贤们的论著及其思想对我的影响微乎其微,可能恰恰相反。但愿你们不把这种必要的、站在别人肩膀上的创作视为剽窃。重要的,我希望你们从中透过经验和神圣的理性发现新鲜的并能触动那根最大神经的东西。尽管如此,出于人的本能和天性,我还要强调一下,对于概念及其冲突,我应该享有相应的原创权。
对于题目,朋友们可能认为用“或”字不太适宜,但是,考虑到法理学和哲学目前仍未最终确定的概念,为了达到发散思维的效果,恕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一、 关于法律

法律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法律可能掩盖或淹没了什么?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永恒地思考着上述问题。
有人认为,法律是上帝和神的意志在人间的体现;有人认为,法律是大自然主宰人类的一种天然法则;有人认为,法律是一种秩序,是人类框束自己的恶而扬其善的东西;有人认为,法律就是手中握有权力的阶级或阶层奴役他人并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东西;还有人认为,法律,我们生活在其中,但生活中的法律只是其实际状态,而一个符合人类发展的、反映人类理想的法律独立于我们,是一种客观存在,存在于我们不断的追求之中。
在我看来,法律是在人类发展到文明阶段,在真正看到自己所处环境的状态下,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和无限的理性,多方面的利益妥协的产物,这就是作为整体的人类的高尚所在。正是人自身目前,或许永远无法完全解读的密码,才使得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的几乎成了事实: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人就是他自己。他也想不劳而获,但这不可能;他也曾试图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才智奉献给人们,但是有人不领这个情,抹不去怀疑的神情;他也在唾手可得但须冒险的利益面前斗争过,也曾作出过明智的选择,但当别人真的不留神或者相关诱惑足以击垮最后防线的时候,他迷失了自我。正是一个个鲜活不定的人性自身的冲突,所以,想要一个人理智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在一切事物,特别是利益面前仍然秉持是非曲直,他办不到。否则,就是撒谎。
(这也充分说明,那种简单把人性二分法并发展成为所谓层级对立的理论是多么地可笑。)
为了使上述利益的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而不至于毁掉人类自身,出于理智和本能,人类就必须制定出一系列规则,明确哪些有损人类整体利益的事情不可做,哪些又允许甚至鼓励去做。但是,规则制定出来没人遵守就等于一纸空文,于是基于人类同意的武力或强制力就出现了,而且,这种强制力是由人类推介出来的机构或代表来行使。
(在这里,我为什么强调是“人类”而不是具体的国家呢,主要是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具体的国家并不必然代表人类的利益,而且可能完全相反。)
接下来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才选择了法律,这种历史的状态与其说是一种规律,倒不如说是人类在长期的斗争中明智选择的结果。对于利益的理解,应当是全部意义上的,包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对于一些人来看,这又是恶心的,因为他们认为“利益”这个词明显地无法解释诸如结婚、孕育后代和赡养等现象。为什么不能呢!如果无法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愉悦,谁又会去结婚呢?如果有一种完全可替代的生殖哺乳系统,谁又能够坚信基于巩固婚姻和繁衍目的的孕育能够长久呢?而巩固的婚姻和后代的繁衍对于维持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又是必须的,是我们最大的人类利益之一。至于赡养,无论个人直接地,还是社会承担了这部分功能,这都会使我们免于晚年生活在恐惧和匮乏之中。如果现实残酷到绝大多数老年人流离失所,频频抛尸于街头,那么,整个社会秩序必将坍塌:既然我们年轻时辛辛苦苦的劳动无法保障我们晚年有最基本的食物、医疗和精神疗养环境,我们为何还要拼命工作,为何还要这样无能的政府?于是,信仰的严重缺失和情感爆发的威力将会把人和人类击得粉碎。而这种悲剧人类不愿意看到,并竭尽全力去避免。在上面的情境中,谁又能否人愉悦、食物、医疗和安全感不是我们追求的利益呢!对于“利益”的正确理解将会大大减少或降低我们对自身和身处其中的社会的认知阻力。
既然我们是利益的,是整体的,我们就十分有必要审视这种利益的、整体的实现方式,或者说,我们在谈到法律这个概念的时候,“利益”和“整体”这两个概念是生死不分的。感谢经济学大师们的成本分析法,更感谢那些将该法引入各个学科领域的大师们,尤其是法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大师们,他们的努力使得人类能够从更高级理性上总结得失并在此基础上选取简洁而又能更好地满足人类发展整体利益的方式方法或决策。需要提醒是,成本分析法必须和公平、正义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因为尽管成本分析本身包含着公平和正义的思维,但它容易导致人们的关注落在短期心理和行为上,它不是公平正义本身。比如,在一个国家里,如何全面有效解决少数族群(含一般意义上弱势群体概念,但弱势群体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少数,可能完全相反,在当今中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应当是一种典型的弱势群体,但他们的人数之多令人惊诧。)的利益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坦率地将,如果可以将这些人轻易地从地球上抹掉而人类又不需要为此承担任何责任,我想,人类早就这样做了。但是,我们是人类,我们是整体,高贵的、无法用金钱和道义来衡量的生命绝对不允许我们这样。恰恰相反,谁若为少数族群贴上异质标签,进行系列的歧视甚至杀戮行为,谁就必须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从人类利益的多元化角度看,对少数族群必须采取特殊的照顾和保护措施,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高级动物才能称为人类。这也意味着,成本分析法尽管为我们人类的进步提供了宝贵的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在相当领域的作用是很小的,且有时必须理智地加以限制。
按照逻辑的顺序,明晰了什么是法律,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之后,就不应当继续存在并不断涌现系列困扰我们的现象,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想应该是出在人类自身和无穷的未来。因为我们在为自己选择法律规则的时候,由于人类认知的阶段局限性和递进性,我们自身无法保证它或它们就是正确的,特别是能够穷尽地指引、揭示未来。而且,在法律之外,人性的冲突也一直在进行着,直到这种冲突危害到人类自身的存在,我们才有足够的意识和意志将其纳入法律框架。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在人口不断繁衍的社会,法律规则需要我们推介的代表转达民意制定并凭借强制力实施,但鉴于代表们的品性和转达在时空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纰漏,所以,人民的意志并不会不打折扣地全部体现,更何况,对如何理解“人民意志”客观地存在着分歧。于是不断地通过斗争的形式满足或实现人民意志的情形就出现了。至此,也可以清晰或隐约地看到,法律,即使绝大多数通过表象欢呼叫好的法律,很可能部分地或者在更大程度上掩盖或淹没了人民意志。对于这样的危险,必须通过神圣的理性和艰苦的调查取证对此保持足够的警醒和斗争。

二、 关于概念

长期以来,我坚持这样一种信念:概念冲突是社会变革的动因,基本概念冲突是社会变革的基本动因。但是,对于如何检验这种信念指向的真理性,似乎还缺乏将之系统化、说服化的东西。作为一种检验,在这篇文章中,就暂且将它命名为一种研究人类社会演变的、从哲学维度进行的方法或思维。
何为概念?我们为什么需要概念?概念是怎样形成的?这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抛开语言学对我们的框束,我认为,概念就是人类长期以来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人得以识别自身的、具有目的性和工具性的产物,是解释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的识别单位。如果必须给概念分类,我趋向于将其分为自然类概念和社会类概念。前者主要作用于能够揭示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而后者则倾力于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发展态势。此外,从价值的另一个维度分析,也可以将其分为个体的自我概念、社会的普遍概念和人类的本质概念。如果以文字为载体,前两者应当是位于其下的,而人类的本质概念则必然跃居其上。
通过概念的分析,我们知道,离开概念,非纯语言学意义上的,我们人类就无法有效识别自然界和人自身,就无法继续繁衍和进步,失去概念就失掉了人类自身。概念形成的过程,就是人类在长期的演进中对自身的明确评价,有了概念,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概念的不断变迁,正是人类对自身价值衡量的体现。或者尝试着概括为:概念及其冲突构成了人类文明。
对于同一事物赋予不同的概念,这就是概念冲突。外在地,它表现为文字,本质上,它是人对自身价值和相关利益的需求,从溯源上讲,它比任何一种理论学说都早早地存在。自从人类出现那一天起,概念冲突就客观地存在了,如果使这种说法更容易被接受,至少,它就与人类潜意识一起存在。
出于对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解释,就出现了各种学说或流派。不能笼统地说它们有用还是没用,从多元角度看,它们给了我们借以或企图正确认识和解释人类自身的不同视角,并且,凭借着它们,我们也部分地解释了自身。但是,我认为,用概念及其冲突来解释人类文明应当更接近于“真理性”。纵观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合适的概念及其表达,尤其是社会性概念,这是本能和理性交织作用的复杂过程,并且斗争和流血被派上了用场。
演进到现代社会,概念冲突相应地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级。国家、政府、利益集团、少数族群、小帮派和个人纷纷登上舞台,开始了一场规模宏大的、以文字和示威游行甚至诉诸武力为载体的、以实现各自利益为目的的概念大会战。也正是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概念冲突,公平、公正、正义和其他人类自身的发展目标才能接近“真理性”地浮现在人们面前。
我认为,人类社会的最大进步在于通过概念冲突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追求到底是什么,国家、议会和官僚只是我们得以实现最大利益的一种形式或载体。文字的东西及其说教再也不能厚颜无耻地、近似于强奸地蒙蔽人类智慧的眼睛,经验和神圣的理性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概念是一把双刃剑,概念的专制和垄断必须被打破。
为什么会出现概念专制(或称垄断)呢?人类必须为此检讨。一方面,我们强调安全,这就必须有秩序,于是我们就创造出了法律、国家、代议制和官僚,作为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概念专制也随之凭借武力和欺骗出现。等我们试图去全面解释人民心中那个概念时,我们才发现,阻力竟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人民的表达只能被部分地被接受或者干脆被拒之门外,当基于自由的力量引起的愤怒无法控制时,革命和流血就不可避免了。但是,高度分散、利益多元的现代社会很难在短时期内聚集足以有效的力量推翻专制的概念,而且,此种代价不菲。因此,概念专制和反专制就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概念专制的出现,是人类惰性和权力滥用的双重结果。人们安于现状、缺乏深度的思考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天性,使得我们在以概念形式的认知方面阻力重重,以至于我们的思想没有或很难与自由结合起来,追求真实与自我概念压制往往刀枪相见。
即使保持概念的相对稳定是人类社会所必须的,但是,我们断然不能忘记人类自身在于创造,这就必须使全民对影响社会走势的基本概念定期检讨、公决。惟有这样的决心和力度,才能真正有效防止概念专制,才能充分发展人类的天性,才能在最终意义上实现人类社会的长远、和谐发展。
行文至此,我想概念冲突的必然性、必要性、积极性和真实性已经得到体现。但仍需进一步补充的是,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对习以为常的概念不能再麻木不仁,应当重新审视,要么大胆抛弃,要么勇敢地视作我们的价值和追求。当人人或大多数人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作为的时候,我们人类才能获得足够大的进步动力,我们才能生活得真正有意义。

三、关于人权、主权和人民意志

人权,整体而言,它是指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尤其是指基本的、揭示人类内在价值的权利。人权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现有法律和习俗认可的权利,二是人类始终自我保有的权利,无论法律和习俗认可与否。对于前者,人们的争论在于如何使这些权利得以落实而不是当作摆设以及那些不被承认的权利究竟是否应当被禁止;对于后者,人们常在思考他们究竟应当是什么以及相关的列举是否有遗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人权概念,主要包括现有法律和习俗中的主要权利和人类始终自我保有的权利。由于本部分研究的路径,我们将后者作为论及对象。
我认为,人类应当有并且始终保有以下基本权利,而且,它们是并且必然被看作是扼制专制和独裁的最致命的武器:
1、生命权。人的生命不应被剥夺,尤其是不能被我们构建的国家和政府所剥夺,即使其野蛮而残酷地杀害了另一个生命。人类不应再局限于蒙昧时期的一对一的报复和报应刑,不能再留恋并依赖低级动物的本能。如果说确实是为了惩罚野蛮而残酷人员的需要,那就给他在改造中永远监禁好了。对于战争中的杀戮行为,我们应当予以严厉谴责。即使基于人民意志为推翻一个专制政府之目的,而且,这是出于唯一的和为了真正自由、解放之目的,我们也在内心深处谴责该专制政府的同时,为可能祸及无辜而受谴责。
2、自决权。即作为一个实体单位(通常带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特征)的人民有权独立地通过全体表决的方式选择自己的政治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在人民做出决定之前,相关的组织者或代表以及其他在先的组织实体必须确保提供的自决信息的充分和真实。否则,人民有权随时复决。因为,自决权本身孕育了以人民的意志推翻专制和强权的权利,并可以随时撤换他们不适格的代表。
3、良心自由和思想自治。这应当贯穿于整个生命。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无权强迫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接受他不愿意接受的思想和信仰,他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和表达自由。即使对这种自由有法律上的限制,也必须以现实地损害整体利益为度量,并且,所采取的相关限制措施不能足以造成人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为形成实体凝聚力和认同感之目的而推行的教育,也不能违背这一原则。即教育不应由带威胁的强制力来保障,教育应当是知识意义上的。但为普及人类文明知识对有义务协助实现义务教育而拒不协助的家长所采取的责令协助的措施不在此限。
4、尊严权。任何一个生活在国家或政府实体中的个人,都必须被保障满足最低限度的食物、衣着、住房和休息以及通行等方面的权利,即使他是一个懒惰的人。如果现实的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则这个国家或政府就必须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有明确目的和步骤的实施方案并为此付出切实的努力。

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关于下发《维生素E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通知

海关总署 国家经贸委


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关于下发《维生素E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通知
海关总署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署税函(2001)119号




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现将《维生素E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Y001-2000)》印发你们,自2001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实施后,各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应严格按本标准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包括结转深加工),各地海关应严格按本标准进行备案、核销。
附件:维生素E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Y001-2000)及编制说明

维生素E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Y001-2000)(商品编号:2936280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丙酮(Acetone商品编号:29141100)、乙酰乙酸甲酯(Methyl Acetoacetate商品编号:29153900)、芳樟醇(linalool 商品编号:29052230)、异植物醇(Isophytol商品编号:29052900)、三甲基氢醌(2.3.5-Trimethyl Hydroquinone商品编号:29072990)、钯炭催化剂(Palladium On Charcoal商品编号:71102110)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维生素E(Vitamine E商品编号:29362800)的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海关和外经贸管理部门对用丙酮(Acetone商品编号:29141100)、乙酰乙酸甲酯(Methyl Acetoacetate商品编号:29153900)、芳樟醇(linalool 商品编号:29052230)、异植物醇(Isophytol商品编号:29052900)、三甲基氢醌(2.3.5-Trimethyl Hydroquinone商品编号:29072990)、钯炭催化剂(Palladium On Charcoal商品编号:71102110)加工生产维生素E(Vitamine E商品编号:29362800)的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加工贸易单耗审批、备案和核销管理。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单耗指在正常情况下,每生产1公斤维生素E所需各原料的公斤数。
维生素E百分含量(%)指维生素E中α-维生素E醋酸酯的量占总维生素E百分率,含量为:96-102%。
3 单耗标准
3.1 原料品质规格
该单耗标准对原料质级无特殊要求,适用于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及合同对质级的认定。
3.2 产品品质规格
该单耗标准对产品质级无特殊要求,适用于相关的国内或国际行业技术标准规定及合同对产品质级的认定。
3.3 单耗标准
本单耗标准适用于乙炔丙酮法路线生产维生素E,即以丙酮为起始原料,经炔化、氢化、缩合等反应制得芳樟醇,芳樟醇再经缩合、炔化、氢化等反应制得异植物醇,异植物醇经缩合、酯化制得维生素E;即生产维生素E在同一合成线路上,因采用的起始原料不同,加工生产成品,可分成三个环节:
以丙酮为起始原料合成维生素E;
以芳樟醇为起始原料合成维生素E;
以异植物醇为起始原料合成维生素E。
其单耗标准如3.3.1-3.3.3表所示:
3.3.1 以丙酮为起始原料生产维生素E
------------------------------------------------------------
|成品名称|成品单位| 商品编码 |成品规格| 原料名称 |原料单位| 商品编码 |原料规格| 单耗标准 |
|----|----|--------|----|-------|----|--------|----|-------|
| | | | | 丙 酮 | 公斤 |29141100| 工业 | 1.10-1.25 |
| | | | |-------|----|--------|----|-------|
| | | | |乙酰乙酸甲酯 | 公斤 |29153900| 工业 | 3.60-3.75 |
|维生素E| 公斤 |29362800|符合标准|-------|----|--------|----|-------|
| | | | | 三甲基氢醌 | 公斤 |29072990| 工业 | 0.45-0.46 |
| | | | |-------|----|--------|----|-------|
| | | | | 钯炭催化剂 | 公斤 |71102110|试剂纯 |0.0040-0.0042 |
------------------------------------------------------------

3.3.2 以芳樟醇为起始原料生产维生素E
------------------------------------------------------------
|成品名称|成品单位| 商品编码 |成品规格| 原料名称 |原料单位| 商品编码 |原料规格| 单耗标准 |
|----|----|--------|----|-------|----|--------|----|-------|
| | | | | 芳樟醇 | 公斤 |29052230| 工业 | 0.95-1.10 |
| | | | |-------|----|--------|----|-------|
| | | | |乙酰乙酸甲酯 | 公斤 |29153900| 工业 | 1.95-2.10 |
|维生素E| 公斤 |29362800|符合标准|-------|----|--------|----|-------|
| | | | | 三甲基氢醌 | 公斤 |29072990| 工业 | 0.45-0.46 |
| | | | |-------|----|--------|----|-------|
| | | | | 钯炭催化剂 | 公斤 |71102110|试剂纯 |0.0030-0.0032 |
------------------------------------------------------------

3.3.3 以异植物醇为起始原料生产维生素E
------------------------------------------------------------
|成品名称|成品单位| 商品编码 |成品规格| 原料名称 |原料单位| 商品编码 |原料规格| 单耗标准 |
|----|----|--------|----|-------|----|--------|----|-------|
| | | | | 异植物醇 | 公斤 |29052900| 工业 | 0.67-0.69 |
|维生素E| 公斤 |29362800|符合标准|-------|----|--------|----|-------|
| | | | | 三甲基氢醌 | 公斤 |29072990| 工业 | 0.45-0.46 |
------------------------------------------------------------

维生素E加工贸易原料单耗标准编制说明(HDB/YY001-2000)
1 任务来源
为加强加工贸易单耗管理,规范和完善海关和外经贸管理部门对单耗审批、备案、核销,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加工贸易管理的政策措施,打击伪报单耗的不法行为,促进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根据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制定工作联络小组工作计划,制定维生素E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本标准由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委托重庆海关和相关工业协会共同负责起草制定。由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国家经贸委经济协调司组织相关工业协会及企业的工艺、技术专家和海关加工贸易保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定。
2 制定单耗标准的原则
单耗标准的制定原则是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该加工企业平均生产水平为基础,贯彻国家有关产业和外贸政策,符合我国加工贸易生产实际,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技术进步和公平竞争,便于海关有效监管和相关单耗数据信息的使用和维护。
3 编制过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维生素E的核心原料异植物醇的不断发展,维生素E产销量也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加入WTO后,维生素E出口加工贸易也将迅速扩展。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利于我国维生素E的发展和扩大出口,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国外同行业的有关资料,在充分考虑加工贸易生产实际的前提下,特制定统一的维生素E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4 合成法制维生素E的主要原料
本标准中的维生素E是指α-生育酚醋酸酯,为油状液体。以丙酮为起始原料,经炔块、氢化、缩合制得芳樟醇。芳樟醇经缩合、炔化、氢化制得异植物醇。异植物醇经缩合、酯化制得维生素E.以丙酮为起始原料合成维生素E所用各主要原料如下:
4.1.1 丙酮
结构式:CH3COCH3 分子量:58.03
物化性质:透明液体,沸点56.5℃。微带甜气味,易燃,能与水及有机液体混溶。
制法:工业上用异丙基苯氧化或仲醇(通常为异丙醇)氧化制得,也可用碳水化合物细菌发酵法制得。
4.1.2 乙酰乙酸甲酯
结构式:CH3COCH2COOCH3 分子量:116.05
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沸点170℃;与有机物混熔,微溶于水。
制法:双乙烯酮与甲醇进行酯化,精馏制得。双乙烯酮可用醋酸或丙酮裂解合成。
4.1.3 芳樟醇
分子式:C10H18O 分子量:154.24
物化性质:具有芳香味,沸点198-200℃,与乙酸、丙酮等混溶,是合成香料的重要原料。
制法:可用丙酮、异戊醛或异戊醇等为起始原料合成。
4.1.4 异植物醇
分子式:C20H40O 分子量:296.54
物化性质: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沸点309.4℃,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几乎无味。
制法:以芳樟醇、假紫萝兰酮为原料给氢化、缩合、炔化等反应制得。
4.1.5 三甲基氢醌
分子式:C9H12O2 分子量:152.17
物化性质:白色或类白色粉末,熔点169-172℃。
制法:由三甲酚经磺化、氧化、氢化等反应制得。
4.1.6 钯碳
结构简式:Pd/C
理化性质:黑色粉末状固体,见空气易燃烧,特别是表面吸附氢后,在0℃以下也易燃烧。
制法:用Pdcl2经活性碳吸附,经还原制得。
4.2 维生素E
分子式:C31H52O3 分子量:472.75
理化性质:微黄色或黄色透明粘稠液体,可溶于乙醇,不溶于水。
制法:异植物醇与三甲基氢醌缩合:再与醋酐酯化制得。
5 原料、成品规格和检验方法
5.1.1 丙酮规格和检验方法
-----------------------------------------------
| 项 目 | 规 格 | 检 验 方 法 |
|--------|-----------------|------------------|
| 外 观 | 透明液体 | 目测 |
|--------|-----------------|------------------|
| 鉴 别 | 符合规定 | GB6026-89 |
|--------|-----------------|------------------|
| 色 度 | <(Pt-Co)5号 | GB3143 |
|--------|-----------------|------------------|
| 水 份 | <0.4% | GB6026-89 |
|--------|-----------------|------------------|
| 含 量 | >98.0% | 色谱法 |
-----------------------------------------------

5.1.2 乙酰乙酸甲酯规格和检验方法
-----------------------------------------------
| 项 目 | 规 格 | 检 验 方 法 |
|--------|-----------------|------------------|
| 鉴 别 | 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的液体 | 目测 |
|--------|-----------------|------------------|
| 外 观 | 符合规定 | 色谱法 |
|--------|-----------------|------------------|
| 含 量 | >98.0% | —— |
-----------------------------------------------

5.1.3 芳樟醇规格和检验方法
-----------------------------------------------
| 项 目 | 规 格 | 检 验 方 法 |
|--------|-----------------|------------------|
| 鉴 别 | 符合规定 | 色谱法 |
|--------|-----------------|------------------|
| 外 观 | 无色或微黄色液体 | 比色法 |
|--------|-----------------|------------------|
| 含 量 | >98.0% | 色谱法 |
-----------------------------------------------

5.1.4 异植物醇规格和检验方法
-----------------------------------------------
| 项 目 | 规 格 | 检 验 方 法 |
|--------|-----------------|------------------|
| 鉴 别 | 符合规定 | 色谱法 |
|--------|-----------------|------------------|
| 外 观 | 无色或微黄色液体 | 比色法 |
|--------|-----------------|------------------|
| 含 量 | >98.0% | 色谱法 |
-----------------------------------------------

5.1.5 三甲基氢醌规格和检验方法
-----------------------------------------------
| 项 目 | 规 格 | 检 验 方 法 |
|--------|-----------------|------------------|
| 外 观 | 白色类白色粉末 | |
|--------|-----------------|------------------|
| 熔 点 | 169℃-172℃ | —— |
|--------|-----------------|------------------|
| 含 量 | >99.5% | 合同标准 |
-----------------------------------------------

5.1.6 钯炭催化剂规格和检验方法
-----------------------------------------------
| 项 目 | 规 格 | 检 验 方 法 |
|--------|-----------------|------------------|
| 外 观 | 黑色粉末 | 目测 |
|--------|-----------------|------------------|
| 鉴 别 | 符合规定 | 化学法 |
|--------|-----------------|------------------|
| 含 量 | 含钯量5% | —— |
-----------------------------------------------

5.2.1 维生素E规格和检验方法
-----------------------------------------------
| 项 目 | 规 格 | 检 验 方 法 |
|--------|-----------------|------------------|
| 外 观 | 微黄色或黄色透明的粘稠液体 | 目测 |
|--------|-----------------|------------------|
| 折光率 | 1.494-1.499 | 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VIF |
|--------|-----------------|------------------|
| 吸收系数 | 41.0-45.0 | 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IVA |
|--------|-----------------|------------------|
| 鉴 别 | 符合(1)(2)项 | 中国药典2000版 |
|--------|-----------------|------------------|
| 酸 度 | <0.5ml | 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VIH |
|--------|-----------------|------------------|
| 生育酚 | <1.0ml | 中国药典2000版 |
|--------|-----------------|------------------|
| 含 量 | 96%-102% | 中国药典2000版 |
-----------------------------------------------
6 维生素E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见附图
图(略)


2001年4月26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